找到相关内容42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静波法师:维摩诘经讲义十三-见阿閦佛品第十二

    去,今则不住。不观色,不观色如,不观色性,不观受想行识,不观识如,不观识性。非四大起,同于虚空,六入无积,眼耳鼻舌身心已过,不在三界,三垢已离,顺三脱门,具足三明,与无明等。   【经文意思是】我观...恒顺空、无相、无作三解脱门,即不顺而顺,如是证得法身,自然而然具足宿命、天眼、漏尽等三明,虽然具有三明,却不似二乘人那样必须破无明、断烦恼、了生死,因为若有无明可破,烦恼可断,生死可出,三界可出,即是...

    静波法师

    维摩诘经|般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23500820590.html
  • 达庵居士冯宝瑛著:佛学起源

    不可混视。   由第五级逆流而上,一一观察入微,由第一级顺流而下,一一觉照无着,自然正智现前,神通具足。菩萨于此中勘验分明,得大自在。是日从初夜起,就众生身实验六通。就众生心实证三明。知众生本来皆具佛性,惟昏迷不觉,以致沉溺生死海中,深生悲悯。   六通者何:一曰身如意通,二曰宿命通,三曰天耳通,四曰天眼通,五曰他心通,六曰漏尽通。三明何:一曰宿命明,二曰天眼明,三曰漏尽明。   何谓身如意通:入地...

    冯达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1847922.html
  •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

   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 佛学的主旨,注重在修行求证,并不是纯粹空谈理论的思想问题。无论原始大小乘的佛学,以及中国佛教各宗的创建,都是以禅定修持为其求证的骨干,所谓涅盘、性空、真如、妙有的教理极则,以及达成圆满佛果的三身(法身、报身、化身)、四智(成所作智、妙观察智、平等性智、大圆镜智)、六通(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、神足通、漏尽通)、三明(宿命、天眼、漏尽)以及性空缘起、缘起性空,与真空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3049379.html
  • 佛法僧三宝

    言能遍正一切法故。知一切法无差别曰正知, 智无不周曰遍知。四、明行足, 言宿命、天眼、漏尽, 名为三明, 以皆行之满足故。五、善逝, 言第一上升, 永不复还也。六、世间解,言能解世间一切烦恼、清净。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4951614.html
  • 丛话禅门五宗:初识沩仰宗

    圣边事,且莫将心凑泊,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,不要三明、六通。何以故?此是圣末边事,如今且要识心达本。但得其本不愁其末,他时后日自具去在。若未得本,纵饶将情学他亦不得。汝岂不见沩山和尚云:凡圣情尽,体露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22256303.html
  • 地藏菩萨本愿经题解

    清代台宗古德青莲法师著解《科注》六卷,发挥我佛大慈大孝,地藏大愿大力,了无馀蕴,凡讲此经法师,咸奉《科注》为圭臬。   今依台宗五重玄义释题方轨,略释经题。一释名,二辨体,三明宗,四论用,五判教相。  ...故发誓与乐拔苦,先发大愿,次修大行,三学六度,净佛国土,成就众生,故以不思议行愿为宗也。三明宗竟。   四论用。用者力用。灭恶名力,生善名用。宗与体相契,有灭恶生善力用。《科注》云:“以不思议方便为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758276.html
  • 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梨惠果和尚之碑

    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梨惠果和尚之碑  日本国学法弟子苾刍空海撰文并书  俗之所贵者也五常,道之所重者也三明。惟忠惟孝,雕声金版,其德如天,盍藏石室乎。尝试论之,不灭者也法,不坠者也人。其法谁觉,其人何在乎?爰有神都青龙寺东塔院大阿阇梨法讳惠果和尚者也。  大师拍掌法域之行崩,诞迹昭应之马氏。天纵精粹,地冶神灵。种惟凤卵,苗而龙驹。高翔择木,嚣尘之网不能罗之。师步占居,禅林之葩实是卜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0362164.html
  • 禅宗之沩仰宗

    拔。所以假设方便,夺汝粗识,如将黄叶止啼,有什么是处?”又说:“我今分明向汝说圣边事,且莫将心凑泊,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,不要三明、六通。何以故?此是圣末边事,如今且要识心达本。但得其本不愁其末,他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45762227.html
  • 佛教造像艺术之路

    反对偶像崇拜,这在原始佛典《三明经》中有所记载,佛陀在批评婆罗门教的偶像崇拜时说,如果用梯子架入云端,你也不会找到神祗;《阿含经》中还说“佛身不可量”,意思是说佛陀的形象是不能用世间的语言文字和图画来...

    黄心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5564607.html
  • 略说气脉明点

    乐之来源.   (3)“佛母金刚亥母”明点:位于脐轮,乃从母亲身上来的明点,呈红色,大如豆粒,此明点是拙火的来源。   除根本三明点外,在中脉的五大轮上面,各有一个明点,从顶轮至密轮,其颜色分别为...

    雪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4067927.html